作者:李聪(女) 文字类三等奖
创作说明:通过科普中外两项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田纳西的历史、作用等,来表达一些对水利人使命的感悟——我们与水的关系相依存又相矛盾,我们需要去不断地去适应、利用、改造水环境,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都江堰与田纳西
都江堰与田纳西,一个坐落于中国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一个身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东南部,隔着万水千山,似乎是扯不上什么关联的。不过,略知道些水利史的人,都会为这两项伟大工程所创造的奇迹而惊叹不已。
说起都江堰,最近热播的古装剧《芈月传》便对它多有提及。剧中,宣太后芈月赞许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让巴蜀成了我大秦粮仓”,这一情节虽有将历史提前的纰漏(都江堰水利工程约始建于公元前256-前251年,此时已是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末年,宣太后已去世),但这句评价道出的却是实情。
原来,早期的巴蜀并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在太守李冰上任时,还尽是水患带来的满目疮痍、人丁稀薄。通晓天文地理的李冰即刻着手主持修建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都江堰。建成后的都江堰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三种作用,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难题,还让成都平原摇身一变,沃野千里。历史从不讳言这项水利工程对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华民族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其时,秦国征服六国的战争进入了最后的二十年,变得富庶的巴蜀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稳固丰饶的大后方,为秦结束数百年的分裂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与之相似地是,虽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一个叫田纳西的水利工程,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改变着一个时代。
1933年,美国正经历着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已经持续4年,约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两手空空,生活极其惨淡,许多人悲观地认为“美国完了”。这一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事情终于发生了转折——新任总统为了摆脱让人焦头烂额的经济危机,决定实施“新政”。修建大型公共工程以吸纳失业人口就业是“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而田纳西水利工程,正是当时最大的公共工程。
彼时的田纳西河流域同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岷江流域一样,经常有洪水为患,是美国最为贫穷落后的一个地区。新政中,联邦政府以田纳西河流域为试点,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管理局”,尝试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综合开发和管理,不仅建成了大型水坝、水电站和防洪航运系统,缓解了失业问题,还带来了工农业的发展,整个田纳西河流域面貌的改变。当时,曾有议员问罗斯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究竟是根据什么思想来建立”,他自信地答道:“这既不是鸡,也不是鸭,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来说却是极佳的美味。”罗斯福的新政最终改变了美国历史,而这项总统极为重视的水利工程也着实为美国的经济复苏与继续强大助了一臂之力。
如今,已在岷江上造福千年的都江堰早已造就了“天府之国”,也早已成为了世界水利史上无可取代的传奇,但它仍在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泽被后世。引用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描述它的句子来说,“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
而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历史也转眼已八十余载。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它的独特与成功为后人所瞩目,也为现今的水利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我所生活的汉江流域,就正处于一场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田纳西工程”的行动中。2005年,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指南水北调)搞一个汉江开发计划,类似多瑙河或美国田纳西。”与田纳西流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汉江流域,2013年已被水利部正式批复为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2014年底,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又为汉江流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探索一步步向前。
沧海桑田。“都江堰”与“田纳西”们,仍在继续改变着历史,改变着世界。而这些水利工程真正的价值,或许远不止在于其工程本身,还在于它们所带来的同一种使命感。因为它们,我们每个水利人都理应有更多的思考:人类与水,相依存又相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去不断地去适应、利用、改造水环境。我们用水利改造着自然,而自然也一定会因我们的作为给予我们相应的回馈——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要且勉且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