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学会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22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水利学会充分发挥学会平台型、枢纽型功能,制定科普工作方案,积极参与水利部和中国科协组织的各类活动,并结合承担的科普能力提升等项目,重点组织开展了“护好大水、喝好小水”“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征集活动”等品牌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为提高公众水科学素养,提升公众爱水、护水、节水意识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

  一是组织“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线上系列科普讲座。共组织开展了“农村供水基本知识”“水利投融资——Reits政策解读”“极端水旱灾害的特征与应对”“你看水我看水”等四次讲座。共计12万余人次在线听讲和观看回放,其中“农村供水知识”讲座有超5万多人次在线观看。

  二是组织科普活动“六进四延伸”。通过进机关、校园、社区、乡村、企业和场馆基地,把科普宣传活动延伸到河湖岸边、田间地头、学校讲台和活动广场,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及时传播宣传。

  (1)进机关。在水利部机关、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张贴科普海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在办公楼展出“黄河生态保护”科普挂图。

  (2)进校园。长江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补充地方特色护好大水科普挂图,丰富了科普宣传内容,进一步加强了科普推广示范力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高校,在食堂门口、学生宿舍、团委等重要宣传栏内张贴科普海报,以及“护好大水、喝好小水”12问等。大学生志愿者给同学们进行科普讲解,并通过学校或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广泛宣传。学会录播的“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的科普讲座课程,于9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小播出,深受师生们的好评。

  (3)进社区。联合上海市水利学会走进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开展科普讲座;联合广东省水利学会走进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月明社区、广州市荔湾区海中社区等,联合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走进泰州高新区(高港区)滨江社区,宣传“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科普海报和展板;联合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市人民路社区居委会广泛宣传黄河知识的同时,给广大居民发放了“护好大水、喝好小水”宣传页。

  (4)进乡村。9月23日,联合蚌埠市河长办走进固镇县河东村组织开展了“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科普活动,向乡村河长和广大居民深入宣传护好大水的迫切性,喝好小水的重要性。

  (5)进企业。“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科普挂图走进北京基业大厦、水务大厦,以及浙江水利河口设计院、江西南昌市的泰豪企业内,深受企业员工欢迎。

  (6)进基地。“护好大水、喝好小水”科普挂图走进中国科协科普基地——杭州水利科普馆,“黄河生态保护”科普挂图走进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黄河博物馆,为前来场馆参观的居民和广大学生讲解了相关内容。

  “六进四延伸”活动,共计在全国16个省市的20多所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基层乡村、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场馆基地开展,受益面达30余万人次。

  三是组织发放“中国水之行”系列丛书——《灵秀珠江》。继《美丽长江》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之后,学会联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共同组织科普专家团队编写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具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灵秀珠江》,在科普日期间进行发放,为中小学生认识珠江、了解身边的河湖,提供了有益的科普读物。

  四是组织播放2022年“节水在身边-优秀短视频”。“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征集活动”工作,自3月25日开始至7月31日结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共收到作品超50万部,总点击量超16亿人次。科普日期间,部分优秀作品在水利部机关进行了播放,起到了良好的科普传播效果。

   

部分专家的线上讲座               长江大学组织线下听“你看水我看水”讲座

进机关: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楼            进社区:上海市杨浦区

  

进企业:泰豪公司                       进场馆基地:黄河博物馆

  进校园:人大附小                进乡村:蚌埠市固镇县河东村

黑龙江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

 

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青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部分高校结合特色补充海报内容并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中国水之行”系列丛书:灵秀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