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中小河湖生态复苏和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2年6月1日-6月8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010-63202154(fax)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中小河湖生态复苏和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2年6月1日
附件:
成果名称:中小河湖生态复苏和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海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黄茁 |
正高级工程师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项目负责人,负责中小河湖综合治理技术的构建以及高效除磷剂的研发,对成果创新点(2)和(3)有重要贡献,并完成6篇代表性论文、1部著作以及8项软件著作权 |
2 |
冯骞 |
教授 |
河海大学 |
骨干,负责中小河湖外源污染物截纳技术以及吸附性净水剂的研发,对成果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并完成了7项专利的申请 |
3 |
史晓新 |
正高级工程师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骨干,负责河流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对成果创新点(2)有重要贡献,并完成1篇代表性论文 |
4 |
周念来 |
正高级工程师 |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骨干,负责中小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基础理论拓展,对成果创新点(1)有贡献,并完成标准规范1部 |
5 |
彭萼辉 |
高级工程师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骨干,负责中小河湖生态复苏和功能提升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对成果创新点(3)有贡献 |
6 |
向媛 |
工程师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骨干,负责除磷剂的实验与分析工作,对成果创新点(3)有贡献 |
7 |
王晓红 |
正高级工程师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骨干,按中小河湖生态功能维护和提升要求,提出以“流域-水系廊道-河段”为单元,分区分类分段建设河流生态廊道关键技术体系。对成果创新点(2)有贡献 |
8 |
周驰 |
高级工程师 |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骨干,负责河湖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以及微生物群落研究,对成果创新点(3)有贡献,并完成了2篇代表性论文 |
9 |
陈丽敏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骨干, 负责吸附性净水剂的推广与应用 |
10 |
康玉辉 |
高级工程师 |
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骨干,负责受污染河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对成果创新点(3)有贡献 |
11 |
张萍 |
正高级工程师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骨干,负责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在河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项目中的应用 |
12 |
何淑芳 |
高级工程师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骨干,负责河湖外源污染物截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13 |
张建永 |
正高级工程师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骨干,统筹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水空间要素,强化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空间管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对创新点(2)有贡献,并完成篇代表性论文 |
14 |
薛朝霞 |
讲师 |
河海大学 |
骨干,负责吸附性净水剂的实验与分析工作,对创新点(3)有贡献 |
15 |
贾宝杰 |
工程师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骨干,负责高效除磷剂的推广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