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和人员:
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病险水闸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关键技术”成果组织成果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0年6月3日-6月9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项目信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要加盖公章,个人异议要署真实姓名。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010-63202154(fax)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病险水闸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关键技术”相关项目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0年6月3日
附件:
成果名称:病险水闸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技术 职称 |
文化程度(学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汪自力 |
教高 |
博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项目负责及组织实施;从技术、经济及政策方面分析了三、四类闸判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四类闸判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方案优化方法及运行风险管控技术。 |
2 |
胡少伟 |
教高 |
博士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提出三、四类水闸病害中的“疑难杂症”的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发了一套具有工艺先进、快速、材料环保、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并适用于黄河流域三、四类水闸病害处理及维修加固的成套技术。 |
3 |
宋 力 |
高工 |
硕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病害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建立了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影响的计算方法,对现行水闸除险加固管理办法以及标准完善提出了修改建议。 |
4 |
胡 超 |
高工 |
博士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完成了水闸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技术及信息远距离传输技术研发,完成了集安全监测技术、远程自动化采集、监测管理软件于一体的水闸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开发。 |
5 |
李 娜 |
高工 |
硕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侧墙土石接合部接触冲刷渗透破坏试验装置研制,完善了试验方法,提出了对现行的水闸除险加固管理办法、安全评价导则的完善建议及水闸降等报废判定准则,完善了降低标准运用四类闸的应急处置技术及功能丧失闸的处置方案。 |
6 |
刘晓青 |
教授 |
博士 |
河海大学 |
完成了水闸病害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研发了土石接合部接触冲刷试验装置,建立了水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了安全评价系统。 |
7 |
郭博文 |
工程师 |
博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病害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钢筋锈蚀对水闸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揭示了橡胶止水老化机理。 |
8 |
马福恒 |
教高 |
博士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发了病害水闸数据自动化采集装置,提出了规范、实用的水闸安全监测技术,编制了《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768-2018)。 |
9 |
常芳芳 |
工程师 |
学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分析了现行水闸类别判定、除险加固及配套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及柔性海漫抗冲技术。 |
10 |
定培中 |
高工 |
学士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参与了水闸病害形成与发展机理的研究,完成了水闸闸基软弱夹层优先流及闸底板与土体接合部渗透破坏特性研究。研究了土石结合部高聚物注浆修复、止水带聚脲基防渗、测压管淤堵等技术在水闸主要病害修复的适用性。 |
11 |
鲁立三 |
工程师 |
硕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结构病害检测常用方法适用性研究,完善了除险加固大于拆除重建成本闸及作为文物保留闸的处置方案。 |
12 |
侯利军 |
副研究员 |
博士 |
河海大学 |
揭示了钢筋锈蚀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复杂侵蚀环境下水闸寿命预测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对在役水闸结构的寿命评估和新建结构的全寿命周期预测。 |
13 |
高玉琴 |
高工 |
硕士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基本情况调研及病害类型统计分析,完成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闸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14 |
陆 俊 |
高工 |
博士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提出了土石结合部隐患探测的诊断与定量评价技术、土体裂缝深度示踪法诊断技术与方法、防渗与消能设施的完整性检测与分析方法、在役水闸水下结构的完整性诊断技术与方法、在役水闸结构裂缝安全性评价方法。 |
15 |
曲福来 |
教授 |
博士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提出了长度表征不均匀锈蚀钢筋力学性能、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及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方法。 |
16 |
胡 江 |
高工 |
博士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完成了水闸安全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技术要素研究,完善了监测仪器检测方法及安装技术。 |
17 |
牛志伟 |
副研究员 |
博士 |
河海大学 |
完成了水闸病害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完成了水闸土石接合部渗透破坏特性试验。 |
18 |
刘桂荣 |
副教授 |
博士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提出了长度表征不均匀锈蚀钢筋力学性能、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方法。 |
19 |
甘孝清 |
教高 |
硕士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研究了水闸安全监测技术,研发了水闸工程安全监测信息自动化采集设备,开发了水闸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件。 |
20 |
赵顺波 |
教授 |
博士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提出了长度表征不均匀锈蚀钢筋力学性能、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方法、锈蚀钢筋水闸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