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今年的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亚洲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资金外流的重要目标。不过,尽管目前亚洲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各洲,但亚洲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同样惊人。
20世纪80年代是亚洲经济发展值得骄傲的时期,但同一时期亚洲〔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也远远比以前任何时期严重。目前,亚洲五分之一的土地尚有森林覆盖,但近10年来亚洲森林覆盖面积正在以每年4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而再植速度只有砍伐速度的一半。按照目前的砍伐速度,亚洲地区剩下的木材资源不到40年就将告罄。由于森林面积的骤减,导致了该地区生态严重失衡,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由于大气、水质被严重污染,近10年来亚洲国家的卫生状况恶化,市民医疗保健支出急增。据统计,1990年以来年泰国的污染使该国医疗费用每年增加30亿美元,印尼达25亿美元,韩国达60亿美元,而中国可能高达200亿美元。泰国由于环境问题,每年导致近3000万个劳动日被浪费掉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环境恶化,使亚洲许多国家的儿童发育不良,智力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亚洲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注重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忽略了对环保的投资。对东南亚国家的调查发现,按照国际环保要求,该地区一些国家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仅及国际标准要求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20世纪80年代,由于高速度发展工业,泰国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其它致命的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增加了10倍,菲律宾增加了8倍,印尼增加了5倍。近年来,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电力生产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电厂消除烟尘的排污设备却增加很少,大多数国家未考虑采用净化装置和余热利用,致使能源利用率很低,发电成本较高。
亚行的报告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合理调整工业经济投资比例,特别是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外资条例中,完善环保法规,包括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盲目发展工业而出现得不偿失,并应杜绝发达国家将工业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这些国家在填补本国工业产品空白的同时付出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