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由在京的部分专委会技术顾问和委员参加的《北京“7.21”洪水灾害专家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顾问(原主任)刘汉桂同志主持,秘书处介绍了汛情、灾情和应对措施;专家和委员们就“7.21”暴雨的灾害及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针对北京这次暴雨灾害,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有关市领导,应对措施是及时的、得力的。广大干部、群众挺身而出,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奉献在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深思,在暴雨来袭时,我们的城市在应对能力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特大自然灾害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会上专家建议如下:
1、“7.21”特大降水是1963年以来的最大降水,其特点是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受灾面广,损失严重。
2、应对北京的暴雨灾害进行全面地分析,“7.21”暴雨在北京并不特殊,解放以来类似的暴雨还有几场,如“59.8”,“63.8”,表明北京山前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类似暴雨,今年不发生难保以后不发生。建议对山区中小河流、旅游区、城区积水点及永定河等主要河道,进行暴雨移置分析,为以后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针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水安全问题,建议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要提倡采取“雨水收集利用”和“控制雨洪”的措施,要蓄、滞、渗、排统筹考虑,立交桥修建地下隧洞式的大蓄水池,蓄水标准要高。在道路两侧绿化带修建蓄水池,绿地尽量修建成下凹式,用于滞蓄雨水。加强小区雨洪利用项目建设,与小区建设实现“三同时”。大力推广透水铺装路面的建设。立交桥下抽水泵站及蓄水池容积标准都应提到小时雨量5-10年或用类似暴雨移置分析后确定,来水量要充分考虑周边汇水。首先要统筹规划,规划要讲求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继续遵循西蓄东排,南北分流的防洪调度原则,结合“7.21”暴雨分析,建议对“十二五”水利规划、防洪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4、面对极端恶劣天气,加强预警预报,提高全民防洪风险意识,树立城市风险意识。城区各立交桥治理措施没有落实之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城区大力宣传,向市民普及灾害自救知识。山区继续抓好“四包七落实”防汛责任制,每年组织防洪避险演习。做好郊区河道治理、清障工作,拆除影响河道行洪违章建筑。充分认识防汛预案的重要性,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落实防洪责任制,做好前期预防工作。
5、加强法规建设。通过“7.21”大水的反思,要建立防洪风险评估制度。改扩建建设项目,要先提出防洪评估书面意见,经水务部门审定通过后,规划部门才能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防洪评估的关键措施是不增加新建项目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严格执行2003年3月北京市水务局、市规委“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改、扩、建建设工程,要同时兴建雨水利用工程,不因建设工程而增加小区排水径流系数;而且开发小区时修建雨水利用工程可免交防洪费。
6、以此次洪灾为契机,加快推进修建张坊水库,发挥城市供水水源和防洪功能。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建议立交桥上跨,尽量避免下凹式,规划上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