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公示

  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崩岗与侵蚀循环发育过程机理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河口海岸水沙盐成套模拟关键技术与实践”“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技术”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2年5月27日-6月2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010-63202154(fax)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1.“崩岗与侵蚀循环发育过程机理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相关成果信息

  2.“河口海岸水沙盐成套模拟关键技术与实践”相关成果信息

  3.“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技术”

  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2年5月27日

  附件1:

  成果名称:崩岗与侵蚀循环发育过程机理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唐文坚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项目总负责人,制定研究技术路线,组织技术讨论,解决技术难题,组织成果论证。

2

刘洪鹄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发生过程及监测技术

3

程冬兵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侵蚀风险评估

4

丁文峰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快速测算技术

5

廖义善

副研究员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崩岗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6

丁树文

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崩岗侵蚀机理与防治

7

温美丽

副研究员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崩岗分布特征与侵蚀识别

8

沈盛彧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识别与测算

9

钱峰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形态特征监测

10

张文杰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发育机理

11

杨晶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岩土特性与崩解

12

袁再健

教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崩岗防控

13

王家乐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14

赵元凌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等级制图

15

李昊洁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调查

16

孙蓓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17

牛俊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18

喻志强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三维激光扫描

19

杨贺菲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20

韩培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21

许文涛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22

崔豪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风险估算

23

胥闻博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防控

24

陈兰

工程师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崩岗防控

  附件2:

  成果名称:河口海岸水沙盐成套模拟关键技术与实践

  完成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徐学军

正高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和推进,对创新点123均有贡献

2

唐建华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负责,负责重大技术问题,参与研发与应用,对创新点123均有贡献

3

华新春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12有贡献

4

缪世强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13有贡献

5

吴小慧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1有贡献

6

牛先玄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2有贡献

7

陆健辉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3有贡献

8

宋荣华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3有贡献

9

王有强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2有贡献

10

孔锦文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2均有贡献

11

杜泽宇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1有贡献

12

苏阅文

工程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3均有贡献

  附件3:

  成果名称: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技术

  完成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仲志余

正高

水利部

负责项目总体设计,主持确定项目技术路线、确定研究计划,制定与落实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创建了“全周期-自适应-嵌套式”水库群多目标协同调度成套技术体系,牵头了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平台集成与推广应用

2

胡向阳

正高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水工程调度管理局)

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创建了梯级水库防洪库容互补等效系数计算方法和面向多区域防洪的长江上游水库群协同调度策略

3

郭生练

教授

武汉大学

负责了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理论与方法、水库群汛末适时蓄水调度技术研究

4

 

教授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负责了长河系、变尺度、多阻断水库群洪水预报体系研究

5

周建中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负责了水库群分区优化控制与跨网调峰响应的多级协同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6

 

正高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了跨地域、跨尺度、跨专业的多模型注册集成技术研究

7

陈炼钢

正高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负责了全链条水环境风险解析和应急调度技术体系研究

8

李清清

正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负责了长江上游水库群顺序供水调度技术研究

9

 

正高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了面向多区域防洪的长江上游水库群协同调度策略

10

曹光荣

正高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了跨地域、跨尺度、跨专业的多模型注册集成技术

11

陶江平

副研究员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负责了面向江河湖库生态安全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调控技术

12

饶光辉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构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全周期-自适应-嵌套式”多目标调度模型

13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构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多区域协同防洪调度模型

14

王学敏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构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全周期-自适应-嵌套式”多目标调度模型

15

李安强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了面向多区域防洪的长江上游水库群协同调度策略研究

16

欧阳硕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参与参与研究了长河系、变尺度、多阻断水库群洪水预报体系

17

赵牧晨

工程师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了跨地域、跨尺度、跨专业的多模型注册集成技术研究

18

何小聪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研究了长江上游水库群顺序供水调度技术

19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研究了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评估与决策方法

20

许银山

高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参与研究了长河系、变尺度、多阻断水库群洪水预报体系

21

洪兴骏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研究了水库群汛末适时蓄水调度技术

22

李肖男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研究了面向江河湖库生态安全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调控技术

23

李荣波

高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构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多区域协同防洪调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