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公示

  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基于空天地体多源融合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超大城市敏感河湖智慧管控与生态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水力机械空化磨损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2年5月30日-6月6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010-63202154(fax)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1.“基于空天地体多源融合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信息

  2.“超大城市敏感河湖智慧管控与生态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3.“水力机械空化磨损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2年5月30日

  

  附件1:

  成果名称:基于空天地体多源融合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武汉珈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思(广州)测控科技有限公司、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陈明祥

教授

武汉大学

项目负责人

2

程德虎

正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项目技术负责人

3

韦耀国

副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空天地体多技术融合方案设计

4

姜卫平

教授

武汉大学

负责北斗/GNSS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5

李明新

正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无人机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6

董杰

副高级

武汉大学

负责INSAR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7

郝泽嘉

副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北斗/GNSS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8

李明鹏

副高级

武汉大学

负责无人机变形监测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9

郝继锋

正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INSAR变形普查方案设计

10

刘卫其

副高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MEMS深层位移监测方案设计

11

冯党

工程师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12

朱大鹏

中级

武汉珈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多源数据融合管理云平台方案设计

13

金洪调

/

华思(广州)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MEMS深层位移监测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14

刘波

副高级

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负责测量机器人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15

雷金锋

中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无人机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16

宋书学

中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17

刘运才

中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北斗/GNSS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18

康静伟

中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19

李义恒

助理工程师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无人机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20

廖光亮

/

华思(广州)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MEMS深层位移监测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21

卢浩钊

/

华思(广州)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MEMS深层位移监测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22

李志勇

/

华思(广州)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MEMS深层位移监测技术开发及精度优化

23

马啸

中级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MEMS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24

温乐天

助理工程师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负责INSAR变形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迭代

  附件2:

  成果名称:超大城市敏感河湖智慧管控与生态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局、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局、广东龙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周新民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

成果总负责人,负责成果总体规划设计、制定技术路线、完成关键技术研究,为项目研发、实施全过程的第一负责人。

2

杜冬阳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

成果技术负责人、主要完成人,负责成果规划设计与需求分析,制定技术路线、完成关键技术研究,负责项目全过程进度、质量管控。

3

康爱卿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成果负责人,制定研究路线、完成关键技术研究。

4

李明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水务局

成果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资金保障,完成关键技术研究。

5

高龙华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成果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研究路线、完成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凝练。

6

刘国强

副教授

暨南大学

成果负责人,主要完成人,针对南方典型城市河涌的水污染特征,构建了城市河涌低水位-多源水位调度的理论框架

7

黄俭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负责水域污染问题识别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攻关工作。

8

翟丽嫦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牵头编制全市水系规划,确定全市水系布局、水面率和水系控制线定线方法

9

周志刚

工程师

广东龙泉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需求分析,负责河湖水环境风险预警模型的编程开发

10

刘达

正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研究路线、完成相关技术研究。

11

朱文玲

/

广州市水务局

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和技术研究。主持撰写印发了二十余项河长制工作制度及7道市总河长令,统筹建立了完善的河湖长制体制

12

欧阳群文

工程师

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主要参与项目的需求分析,负责河湖水环境风险预测模型算法研发

13

王少波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成果主要完成人,参与技术调研、广州市河湖长制运行机制完善、污染智能监测预警和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等关键技术研究

14

麦桦

工程师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

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参与项目设计、需求分析。

15

赵晓丹

助理研究员

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参与项目技术研发工作,带领团队完成城市水环境多源遥感立体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附件3:

  成果名称:水力机械空化磨损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西华大学、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王正伟

教授

清华大学

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主要负责建立了水力机械非稳态过程含间隙流动的三维挟沙空化多相流动数理分析模型,水力机械三维挟沙空化与磨损联合破坏时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提出了多泥沙抗磨转轮设计理念和方法。

2

刘小兵

教授

西华大学

作为成果关键完成人,对创新点12做出贡献,主要负责建立了水轮机固液两相流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固液湍流混合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水轮机泥沙磨损试验与寿命预估方法,研发了水轮机泥沙磨损控制技术,提出了叶道涡识别及其稳定性判别准则。

3

彭崇

高级工程师

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及性能分析,指导抗磨转轮研发及后续运行监测工作。

4

秦亮

正高级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通途轮6000kw、通程轮5000kw等多台套大型泥泵研制及性能分析,指导泥泵挖泥试验及后续挖泥船多工况施工工艺制定。

5

石月春

正高级工程师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负责水力机械挟沙磨损分析研究。

6

罗永要

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

7

华红

讲师

西华大学

主要对创新点做出贡献,主要提出了水轮机泥沙磨损试验与寿命预估方法,研发了水轮机泥沙磨损控制技术,预估了水轮机转轮叶片年磨损量,为电站实施停机避沙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8

李昌权

高级工程师

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及性能分析,指导抗磨转轮研发及后续运行监测工作。

9

宋希杰

清华大学

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对创新点12做出贡献,主要负责建立了水力机械非稳态过程含间隙流动的三维挟沙空化多相流动数理分析模型,开展了水力机械三维挟沙空化与磨损数值分析方法及计算研究

10

曾永忠

副教授

西华大学

在创新点2中,主要负责建立了水轮机泥沙磨损测试方法,提出了基于试验与真机流场相似的水轮机泥沙磨损绕流试验方法,研发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水轮机泥沙磨损绕流试验系统。

11

毕慧丽

工程师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

12

么娆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12做出贡献,主要负责建立了水力机械非稳态过程含间隙流动的三维挟沙空化多相流动数理分析模型,开展了水力机械三维挟沙空化与磨损数值分析方法及计算研究。

13

马新红

正高级工程师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负责水力机械挟沙磨损分析研究。

14

李金峰

高级工程师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主要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参与泥泵性能分析,参与现场调试工作

15

曹蕾

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12做出贡献,负责建立了水力机械非稳态过程含间隙流动的三维挟沙空化多相流动数理分析模型,开展了水力机械三维挟沙空化与磨损数值分析方法及计算研究。

16

詹奇峰

正高级工程师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负责水力机械挟沙磨损分析研究。

17

杨静

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负责开展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

18

刘健

教高

清华大学

对创新点23做出贡献,负责开展木扎提电站1号、2号抗磨转轮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