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公示

2025-10-30 16:06

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永定河绿色河流廊道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南方复杂水网系统空间布局优化与全周期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5年10月31日-11月6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1.“永定河绿色河流廊道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相关成果信息

      2.“南方复杂水网系统空间布局优化与全周期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5年10月30日

附件1

成果名称:永定河绿色河流廊道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

完成单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彭文启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总体设计与实施

2

户作亮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3

骆辉煌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4

王立明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5

薛万来

正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6

程金花

正高级工程师

北京林业大学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7

黄钰铃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8

吴晓

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9

彭增亮

正高级工程师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10

缪萍萍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11

张敏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12

袁军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13

许晓明

副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14

黄俊雄

正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15

徐吉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16

常国梁

正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17

窦鹏

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18

冯顺新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19

余晓

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0

杨青瑞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21

谭红武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2

崔晓宇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23

崔秀平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4

莫晶

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沙质断流河道绿色生态廊道重构关键技术

25

解莹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6

吴佳鹏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道大型人工景观缓滞水体群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27

王潜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8

徐宁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29

徐鹤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30

孙玉莹

初级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北方缺水河流生态水量水质保障技术

附件2

成果名称:南方复杂水网系统空间布局优化与全周期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林德才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作为本项目第一完成人,策划和组织了整个项目的研究,项目关键技术创新点的首要贡献者,主持了创新点1、2、3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

2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与策划和组织整个项目研究,并在多个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中指导开展相关技术的实践应用。

3

正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与策划和组织整个项目研究,对第1、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4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对第1、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5

正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对第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6

教授

武汉大学

对第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7

教授

河海大学

对第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8

黄本胜

正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对第1、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9

李泽君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对第1、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0

刘正风

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对第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1

孙立飞

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对第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2

张靖文

教授

中山大学

对第1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3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对第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4

博士后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对第3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5

黄冶坚

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对第2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