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4~16日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在江城武汉隆重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主办,武汉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及三峡大学联合承办。大会开幕式由专委会主任郦能惠教高主持,武汉大学领导致欢迎辞,会议宣读了中国水利学会的贺信,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生水副院长代表专委会致辞,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周创兵教授报告了会议筹备情况。来自全国水利水电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岩土力学科技前沿为主题,会议征集学术论文近200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共录用论文165篇,分别在《岩土力学》和《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涵盖了(1) 岩土的工程性质和测试技术、(2) 高土石坝工程中的岩土力学问题、(3) 高坝复杂岩基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方法、(4) 高陡边坡变形机理、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新技术、(5) 深埋超长隧洞和超大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评价标准和施工新技术、(6) 特殊土工程技术、(7) 岩土体安全评价、控制标准与加固支护新技术、(8) 土动力学与抗震工程、(9) 岩土体地质灾害致灾机理与防治新技术、(10) 岩土体安全监测技术与预测预报方法、(11) 环境岩土工程、(12) 重大岩土工程实录等内容,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最近进展和主要成果。
会议安排了5个特邀报告、16个大会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其中,郑颖人院士作了“强度折减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刘经南院士作了“地球空间信息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张超然院士作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开发中若干工程岩石力学问题”、郦能惠教高作了“混凝土面板坝混合坝性状的预测”、黄润秋教授作了“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机理及动力过程”的特邀报告。特邀报告人都是长期活跃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监测、科研的著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踊跃参会并作了报告。
15日晚,武汉大学为全体会议代表举行了欢迎宴会,茆智院士参加。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会议,郦能惠主任回顾了两年来专委会的主要工作、明后年的工作计划,讨论了如何加强专委会工作、第三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的承办单位等事宜。会议学术交流后,安排了长江三峡工程技术考察。
本次会议得到了武汉大学等6家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武大巨成加固有限公司、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协办了本次会议。《岩土力学》编辑部、《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以及《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为会议学术论文专辑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体现了我国岩土力学工作者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而且对于总结和交流我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对于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科技进步,对于促进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