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啸?

12月26日电东南亚地区26日发生的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在印尼、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什么是海啸呢?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导致死亡人数已逾15万――全球心系印度洋之劫


(2004-12-31 10:24:52)

近日,印度尼西亚海域12月26日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场天灾来势凶猛,其破坏力之强、损害之惨烈,让全球人类绷紧了心弦。不过,正如数万年来人类通过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天灾,走到当今的文明状态一样,此次灾害发生之后,全世界的心都牵挂着印度洋。全人类正共同努力,应对这次劫难。

  “死亡”随处可见

  据报道,截至12月29日,在印度尼西亚海域26日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中遇难人数已超过8万。根据各国官方公布的最新数字,印尼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5268人;斯里兰卡至少有22493人丧生,其中包括至少70名外国人;印度有1万多人死亡,另有数千人失踪;泰国1829人丧生,其中473人是外国游客,另有5000人失踪,其它几国也有390多人遇难。

  到12月29日,在死伤的外国游客中,德国已证实有26人遇难,大约1000人失踪;澳大利亚有8人遇难;新西兰有300多人在泰国下落不明;芬兰有13名游客在泰国遇难,另有近200名游客下落不明。

  不断急剧上升的死亡人数,被夷为平地的村庄,海水中飘浮的衣物,海滩上停放的一排排遇难者尸体,大地震和海啸洗劫后的岛屿、居民点与旅游胜地,哀鸿遍野,满目凄凉。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国家遭受了近40年来最为惨重的自然大劫难。

  在印尼,据印尼空军从空中拍摄的资料,亚齐省沿海一带许多村庄和城镇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几乎被夷为平地。在泰国,海啸把泰国攀牙府的旅游胜地蔻叻海滩变成了人间地狱。12月28日,在距离蔻叻救援中心不远的一座寺庙里,救援人员正忙着从车上卸下成堆的尸体。一排排尸体随着卡车的往返而不断向前方延伸。在蔻叻北部的Takuapa医院,一面墙上贴着长长的遇难者名单。绝望的幸存者们把亲人的相片贴在名单旁边,相片中有许多儿童,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在斯里兰卡,亭可马里是该国海啸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这个港口城市灾情处处可见,满目凄凉。

  更为惨烈的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气温相当高,部分尸体已经变质发臭。虽然地方政府已经拨出了部分土地用以公墓安葬,但当地没有重型机械,人们只能以简单工具挖掘墓地,加上新发现的尸体不断增加,造成大量尸体堆积,景象惨不忍睹。此间观察家担忧地指出,如果大量尸体不得到及时掩埋,被污染的环境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的瘟疫将成为更为严重的灾难。

  国际社会同舟共济

  面对空前严重的灾情,受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救援行动。印尼总统苏西洛到苏门答腊岛视察灾情后,指示全国对灾区实施救援,同时命令印尼军方派出通信、工程和卫生兵对灾区展开援救,使用大型工程机械清理灾区废墟,防止疫情和其他疾病的暴发流行。印尼政府还决定从财政预算中拨出500亿盾(约合56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受灾严重的亚齐地区的食品、医药和受难者安葬等紧急事务。在斯里兰卡,有关方面全力抢救被困外国游客,该国旅游委员会从12月28日起在首都科伦坡与灾区间增开了一条公路运输专线,负责撤离外国游客。泰国政府已下令卫生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开展积极的救援行动,并动用了包括陆海空三军、警方和各种社会团体在内的所有救援力量。这个素有“微笑国度”之称的国家还全民动员,向受灾害袭击的外国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印度,军队向灾区投入了25架飞机、30架直升机、30艘轮船和4000名官兵。目前已有大约650吨救援物资被运抵灾区。印度政府还准备建立一个独立的海啸预警系统。

  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扬・埃格兰12月28日呼吁各国特别是西方富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提供人道援助,帮助它们进行救灾和重建。到目前为止,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菲律宾、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新加坡、阿根廷、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匈牙利、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中国政府向斯里兰卡提供的价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已经运抵科伦坡。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12月29日也向泰国外长转交了中国政府捐赠的30万美元援款。

  明智之举: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痛定思痛,如果有良好、完备的预警机制,或许这次灾难带来的损失能少一些。国际社会也纷纷呼吁,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应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据路透社报道,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主任萨尔万诺・布里塞尼奥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我希望到明年这个时间,南亚和东南亚的所有沿海国家都已经至少建立一个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海啸预警机制。”

  他指出,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允许各国对地震情况进行交流的国际机制,另一个是允许各国政府快捷地向有关地区发布警告的国内机制。他对建立这个机制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这种机制,它们可以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分享经验,因此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信息网络的建立,同时需要提高沿海地区对地震海啸的认识。

  据报道,印度政府12月29日决定斥资270万美元建立海啸预警体系,澳大利亚随即表示愿意向印度提供援助。

  印度科学技术部长卡皮尔・西巴尔12月29日说:“印度将建立深海分析报告体系,监测深海发生的所有变化……收集到的海洋活动相关实时信息将发送到卫星。”西巴尔说,这一系统将耗资12.5亿卢比(约合270万美元)。据报道,印度今年曾否决建立海啸预警体系,理由是“印度不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也不曾发生海啸”。澳大利亚政府随即表示,愿意为印度洋地区建立预警系统提供帮助。澳外长唐纳说,澳大利亚拥有精密监测这一地区地震的能力,并将加强这种能力,以协助其他国家在印度洋地区建立海啸预警体系。
  
  地震学家预测:

  加、美西北沿海有发生地震海啸危险

  加拿大地震学家认为,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海域存在发生类似近日由印度洋地震引发的大海啸灾难危险。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员约翰・卡塞迪对加拿大电视台说,这个海域的危险来自于大洋底的一条地质学上称为卡斯凯迪亚俯冲带的地区。在这个俯冲带地区可能会发生里氏9.0级以上的大地震。一旦发生如此大的地震,那么就会引发巨大的海啸。

  据记载,加美西北海域1700年1月27日曾经历过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曾淹没大片沿岸地区。

  加拿大地震学家预测,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发生大地震引起的海啸会在20分钟内冲击温哥华西岸。倘若应用现有的探测系统,就来不及疏散居民。加拿大去年在大洋底安装了数个压力仪来测量海啸的动态。这些装置要比安装在海岸边的潮汐监测仪能提供早得多的发生海啸的信息。(胡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