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公示

2025-10-31 14:29

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大数据驱动的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数据精准分析模型及智能应用”“青藏高原河流水沙灾害风险应对关键技术”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5年11月3日-11月7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1.“大数据驱动的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数据精准分析模型及智能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2.“青藏高原河流水沙灾害风险应对关键技术”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5年10月31日

附件1

成果名称:大数据驱动的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数据精准分析模型及智能应用

完成单位:四川省水利人才资源开发与档案中心、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长江档案馆)、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李春成

教授

四川省水利人才资源开发与档案中心

项目总负责人,提出项目数据分析赋能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技术路线:构建了“全生命周期-项目数据分析-赋能项目建设”的理论实践框架。

2

王华

正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负责人,主导建立了覆盖多座大型水利工程的技术应用案例数据库,推动课题模型实现应用,为项目推广奠定了基石。

3

巫常林

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机关服务局

负责人,主导建立了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数据规范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

4

米彪

研究馆员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主持完成项目数据采集、标准化构建、信息化标准制定等关键过程

5

林红

副研究馆员

原四川省档案馆

参与项目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全域推广与多业务场景智能应用系统的构建

6

谢直卉

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水利规划研究院

参与项目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全域推广与多业务场景智能应用系统的构建

7

彭涛

高级工程师、副研究馆员

四川省水利人才资源开发与档案中心

参与项目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全域推广与多业务场景智能应用系统的构建

8

杜鹏

正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项目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全域推广与多业务场景智能应用系统的构建

附件2

成果名称:青藏高原河流水沙灾害风险应对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北京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技术

职称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周银军

正高

长江科学院

项目总负责,主持青藏高原河流水沙灾害风险应对关键技术研究的各项工作

2

李东锋

研究员

北京大学

揭示青藏高原主要河流输沙量加速增长的演变规律、洪水灾害的变化趋势、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

3

雍斌

教授

河海大学

开展缺资料流域水文模拟预报模型研究,破解此类区域因数据匮乏导致预报精度低的核心难题。

4

李志晶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研发了卵砾石河床表层级配直接观测分析系统,提出了智能实时河流水位监测和洪水风险预警方法。

5

王根绪

研究员

四川大学

建立了高原高寒区河流产输沙新模型SAT,精度提高了20%,并预测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河流的泥沙通量。

6

徐平

正高

长江科学院

提出了长江源区水沙灾害风险显著增加的基本规律

7

刘玉娇

高工

长江科学院

研究了长江源区辫状水系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8

文雄飞

正高

长江科学院

反演并阐释了水量增加背景下楚玛尔河及其北侧“四湖”水系调整-盐水入侵-水质影响-生境恶化的链式响应过程

9

王岗

高工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参与可可西里无人区河湖洪水监测预警平台运维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支撑和业务化应用保障。

10

李昆鹏

正高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提供了泥沙管理相关方法借鉴和工程化解决方案,支撑了成果中洪水-泥沙-水质多维安全技术体系的构建

11

俞云飞

正高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了青藏高原水沙基础监测风险应对的全过程,有效支撑了成果中多维安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12

李志威

教授

武汉大学

分析长江源区水沙通量变化规律及辫状水系河道演变规律

13

陈齐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流拓扑和动态分析,构建水流网络,并结合多站点水文数据进行时序分析

14

洪晓峰

高工

长江科学院

研究了长江源区冻土变化背景下,土壤侵蚀、河流水沙响应规律

15

刘敏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分析了盐湖导流工程实施后,楚玛尔河水质变化规律。

16

姚仕明

正高

长江科学院

2025江源科考负责人

17

金中武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研究高原水库排沙技术

18

闫霞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研究长江源区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19

邬龙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分析澜沧江源水资源演变规律

20

刘亚

高工

长江科学院

编制拉萨河岸线保护规划报告

21

张国帅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分析澜沧江源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22

曹向楠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编制那曲市采砂管理办法

23

陈鹏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分析长江源区南源当曲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24

朱孔贤

正高

长江科学院

分析长江源区湖泊水生态演变化规律

25

胡呈维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分析高原弯曲河流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26

代娟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研究高原河流岸坡稳定监测技术

27

贺奕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编制高原湖泊岸线管理条例

28

杨绪海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分析长江源区沱沱河辫状水系河道演变变化规律

29

董玲燕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分析长江源区水资源演变规律

30

张琴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分析冻土消融背景下长江源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31

徐志成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编制《防洪法》修订草案和寒区水文模型研发

32

元媛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研究高原水库排沙技术

33

刘心愿

正高

长江科学院

编制西藏2025年防洪风险图

34

吴华莉

高工

长江科学院

评估了河流冲刷条件下鱼类生境退化风险

35

张玉琴

高工

长江科学院

研究沱沱河水沙运动规律

36

王奕森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分析植被影响下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37

李文奇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研究辫状河道河床组成调整规律

38

周其航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分析水沙通量和河床组成的协同变化响应规律

39

刘小斌

正高

长江科学院

评估典型辫状河流河床冲刷特性

40

金海洋

高工

长江科学院

开展长江源区盐湖导流槽水质演变分析

41

黄华伟

工程师

长江科学院

开展长江源区盐湖导流槽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