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的职业令人神往。有幸进入太空遨游一番的人, 至今只占人类的亿分之几。他们在太空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致, 恐怕就是他们所从来、又时刻恋着的故乡-地球, 那个比月亮大许多倍, 翡翠般的圆面。人们都爱这颗“水球”, 正因如此,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天文学”、“航空航天”、“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各卷, 都彩色精印了一幅几乎相同的云水激荡的地球照片。毫无疑问, 地球的绚丽多彩全部应当归功于水。
宇航员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除呼吸、出汗和皮肤蒸发排出水分外, 每人每天排尿1000多毫升, 共耗水2500毫升以上。为了保证人条新陈代谢的需要, 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补充相当的水量。此外还应有洗漱用水。所以长期飞行和多乘员的航天器, 总装备有复杂的废水处理系统, 能把尿和洗漱水等加以回收、处理, 使废水再生、复用, 真正做到了自给自足。据说, 在失重状态下收集废物, 就象使用家用吸尘器那样, 很有趣, 弄不好会出笑话的。不少太空实验也用得着水。比如,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王赣骏的“液滴实验”,就是用水和甘油的混合液, 制成直径1厘米的液滴, 悬在太空实验箱中进行的。滚圆滚圆的液滴, 晶莹透亮, 利用声波能量控制, 时而旋转, 时而振动, 时跑时停, 活泼极了。这个实验是从500多项申请中筛选确定的14 项之一。它能帮助人们推知天体运行的一些性质, 为寻找理想的耐高温材料、合成新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所以, 虽耗资 5000 万美元, 占用了实验室1/6的空间, 也是很有意义和值得的。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方式多种多样。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 , 所以, 选择从海上溅落是重要的安全方式之一。宽阔深厚的海水就象一床软和的垫子, 当航天器的返回舱经过缓冲系统减低了速度, 而以约9米/秒的速度投入它的怀抱时, 宇航员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在宇航活动最后一刻, 水又一次帮了忙。
作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西园